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7/27《史志学刊》2020年第3期
- 07/26中国大陆第一本《数字人文》学刊创办
- 07/25《浙江学刊》2020年第一期目录及摘要
- 07/25编者前言 |《全球传媒学刊》2019年第2期
- 07/22《红楼梦》姓名文化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美学思想建构
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与本质,以及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音乐美学思想则是音乐学的分支门类,研究的是音乐审美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音乐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皆包含在文化学之中。毋庸置疑,音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对于音乐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从独立音乐作品分析到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海德格尔、德乐兹、桑塔格等文化学家,对音乐美学有过研究;而众多音乐家也纷纷涉足文化学。本文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哲学以及美学等方面入手,把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放置于文化学的视阈中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建构提供多种渠道和多种理论支持。
一、当代音乐美学思想建构的必要性
从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在《论音乐美学的思想》(1806)一书中正式提出“音乐美学”一词始,音乐美学已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19世纪可谓是音乐美学的兴盛阶段,《论音乐的美》(1854,汉斯立克)、《音乐与诗的界限》(1856,安布罗斯)、《作为表现的音乐》(1885,豪赛格)以及《音乐美学纲要》(1900,里曼)相继问世,使“音乐美学”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1]我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建立则是在20世纪中期,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动物状态并开始懂得装饰自己,其审美意识便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2001年《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将“音乐美学”词条置换为“音乐哲学”后,音乐美学自身的合法地位遭到质疑,其发展研究也陷入分裂之中。笔者综合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主要从以下两个流派来进行阐述:一是音乐美学派。音乐美学派主要指出音乐美学思想是研究音乐中的美学问题,可以分为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标准、音乐美的价值与功能等的研究。音乐美学将音乐美学思想当作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侧重于音乐内容、音乐形式、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的探讨。这种是将音乐美学放置于美学中,进而去追寻美学问题,在本质上属于哲学范畴。在音乐美学派中,音乐审美对象被孤立起来,并要求音乐同周围的环境脱离,在一种较为严格的自我限定的状态中被审视。这种音乐美学思想对于音乐的美学思想理论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利于音乐的世界性流通发展。二是音乐审美派。音乐审美派主要是对音乐审美关系、音乐审美特征、音乐审美规律、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审美标准等的研究。在李泽厚、汝信主编的《美学百科全书》中,提到关于音乐美学是一门通过对音乐的审美经验、研究音乐与人类感官及心智之间关系的学问。[2]这显然是音乐审美派的观点。而此派隐藏了主体判断,使审美研究的客观性存疑。
随着当前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音乐哲学的研究、音乐审美的研究(心理学)、音乐社会功能的研究、音乐美学历史的研究、音乐语言的研究等部分,这些内容皆与文化学息息相关,同社会学相互交织,在研究和构建方法上也呈现相互重叠、交错的态势。
审美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获得一种存在的喜悦,并促进人性的完善,从而去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3]而音乐美学思想是由一般美学思想升华而来的,对于音乐、文化、人类社会等皆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缺失音乐美学思想的音乐注定是无法长久和走出世界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当代音乐美学思想的构建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价值。音乐是一种流动性的文化语言与艺术,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国独有的音乐美学思想,而这些传统的思想在当前的社会中依旧起到了关键作用。音乐美学思想的构建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进行,要考虑音乐能够为当今这个社会带来些什么,可以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什么。在物质不断丰富的时代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逐渐荒芜。而音乐作为一种能够洗涤人心的艺术,将其和文化学结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构建音乐美学思想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qikandaodu/2020/080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