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14新刊:中州学刊2020年第7期目录
- 08/11【学刊约稿】《政治思想史》约稿启事
- 08/11【学刊征稿】《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 08/092018《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北京举行
- 08/04江西图书馆学刊杂志
创伤事件的文化学思考
一、创伤事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一)创伤后成长的产生
国外相关研究结论表明,PTG在成长方面共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获得新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自我成长、价值观的改变以及精神上的变化。调查显示,孤居的中老年女性在自我效能方面明显高于合居中老年女性;受到强暴的女性在自我信任或者自我价值方面明显增强;乳腺癌患者对生活更加珍惜、控制感明显增强。创伤事件所引发的情绪方面的痛苦和因此而对减轻痛苦方面的尝试进行沉思。
(二)创生后成长的解释模型
Tedeschi等描述了PTG的产生和主要内容,但对如何产生PTG以及具体环节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
1、“困难力量的经历”(strength through suffering)。强调个人力量的强大,任何力量将无法对其摧毁,将要使得个人因此而变的更为强大。这个含义也是主要来自于西方宗教文化中关于对苦难经历的一种救赎。
2、“心理准备”(psychological preparedness)。指对创伤事件的积极应对,个人要对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做好准备,而且要积极的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好应对准备。这样个体可以通过心理抗体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伤害事件。
(三)创生后成长的主要表现
Zoellner & Maercker通过研究表明,创伤人对于自己的内在特制与PTG之间的错觉有明显的关联关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所谓的饿成长其实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自我增强意识的错觉。
1、经验开放度。相对PTG而言,积极的去应对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对过往应对方式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通常实现了心理上的成长。经验开放度与PTG之间也通过相关研究获得了证实。
2、乐观气质。乐观的气质与PTG是一种正向的关系,能准确的进行相关预测PTG。乐观者在灾难面前比悲观者要更为积极。
3、坚韧性与一致感。汪亚珉对Zoellner与Maercker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形成了PTG八大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为了三大类。除了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等心理机制会影响PTG的发展以外,还有文化环境与社会背景对PTG发展的影响。
二、文化学视角看创伤事件
(一)特定文化对创伤事件的影响
在心理健康的推广过程中,有的学者另辟视角,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创伤事件的发生虽然是个体行为的发生,但由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人,也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在创伤事件的分析过程中,不仅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还应该从社会和文化的视角去思考。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个体创伤后成长
爱德华·C·斯图尔特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西方文化思想的特质进行了探析,认为物质的稳定性是由思维驱动模式和知觉驱动模式两者结合所驱动的。中国人注重“觉悟”,认为信念和个人的心态直接决定了人内在是否痛苦的重要因素;而西方人与之不同,认为创伤事件本身的内在实质意义才是决定个体内在痛苦的关键因素。
(三)价值观差异下个体创伤后成长
从价值观念角度来看,中国人的价值体系是群体本位主义,而西方人的价值体系是个体本位体系。但中国人缺乏的独立意识往往导致过度依赖家庭成员的支持,容易形成 “儿童化倾向”,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创伤的阴影。而西方人通过家庭以外的社区组织,可以提供来自更方面的心理援助,这个是家庭心理安慰无法比拟的。
三、文化在创伤恢复中的作用
(一)习俗文化的作用
习俗文化的作用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1、积极作用。心理创伤的恢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于对现实的接纳。如果和上天抑制相违背将受到上天的惩罚。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创伤修复的积极的作用是可以使人们从最初的恐惧中得到心理调整,能积极的心态接受这种心理创伤,并及时的进行恢复和成长。
2、消极作用。在情感上的宣泄可以极大的促进对心理创伤的修复,在传统的习俗文化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情感上的宣泄。基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往往使得人们将心理上的问题和道德问题简单的联系起来,甚至将心理问题和“精神不健康、情感不健全”相联系起来。使得心理受创者在外在压力下,不敢正视自己的心理创伤,耻于接受心理援助。
(二)艺术文化的作用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qikandaodu/2020/0817/418.html
上一篇:制度规范 文化浸润 团队铸造 ——学校优质管
下一篇:水文化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