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2《旅游学刊》2019年第3期目录
- 11/09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广州召开
- 11/03脚底下的几千年:我国古代的人们,都穿什么样
- 11/02分餐制与合餐制,中国古代的餐制里,到底藏有
- 10/26张文义:人类学的四个基本问题与中国西南民族志
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语言交际,是为了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它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生活及行为和价值观。我们的英语教学除了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外,必须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因为语言是离不开文化而存在的。而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言,我们更多地过于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而忽略了交际中的灵活性和得体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师生都有意识地增强文化意识,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注重文化教学,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更好地去运用语言,克服由于文化理解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障碍。
一、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及语言习惯,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意识。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长期居住,会渐渐形成某个地域环境中的某种文化、生活等习惯,从而产生文化上的偏差,因此,中西方文化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必然会产生差异。文化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中,更多体现在居住于不同环境的人们的认知习惯、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等差异。比如,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社会文化中每个国家都拥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另外,观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时间观念的不同都造成了差异性。因此,了解分析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益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理解,让异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价值。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一)称谓差异
在中国文化里如果一种称呼方式认为是得体热情的,在西方人眼里却是唐突无礼的,反之亦然。中国文化中长者为尊,“老”字代表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如“老王、老前辈、老大爷”等。而西方文化认为“老”字代表年龄大、没活力、保守、无用,并对对方不分长幼一律直呼其名,中国人认为这是没有礼貌、不能容忍的。另外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以亲属关系称呼,如:“大爷、大叔、大哥、大姐”等。而西方人为了表示尊重一般通用:“”。
(二)感谢与赞赏
中国人崇尚中庸谦逊,西方人比较直爽、畅达,主要体现在接受他人赞赏方面。贬己尊人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当听到赞扬时,虽然心里非常高兴,但总会谦逊地说“No,I don’t.”。而让老外很不高兴,这是受中国五千年文化中谦逊的特质所影响。当英美人听到赞扬时,能较外向地接受他人的赞扬,并表现出欣喜而道声感谢,这是对自身的肯定和认同。我们会认为西方人不够谦逊过于自信,而他们会认为中国人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言不由衷、缺乏自信。
(三)见面打招呼
英美人对中文的打招呼常常产生误解。中国人相互见面时一般会问候:“吃了吗?”“上哪儿去?”以表示一种关切亲近的心情。此时中国人并不是关心对方是否吃饭了,或者真正想问对方要去哪儿,而是出于礼节上的问候,对方也不需要正面来回答。而英美人听了会认为你在讥笑他,或者认为你想请他吃一顿,当被问到上哪儿去,他们会认为你想打听他的隐私,从而产生很大的反感。英美人见面问候时喜欢谈论当天的天气,常说:“what a nice day,isn't?”“Bad weather,yes?”或者“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问候。
(四)隐私差异
英美人对个人隐私十分重视,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言行,而在西方文化中却认为是被侵犯了隐私。他们对个人收入问题和年龄问题都很敏感,比如中国人初次见面即可通过闲聊询问对方的年龄、工作、收入。但在英美国家这些都是隐私,不能随意打听。如果你问对方“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就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私事的干涉,违反了交际规则,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突出表现。
(五)价值取向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造成同一事物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如“狗”在西方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和信赖的人,与狗有关的词语多为褒义,像“幸运儿a lucky dog”“一个快乐的人a gay dog”“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而中国文化里狗都赋予了贬义,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如“走狗”“狗屁不通”“狗急跳墙”“狗血喷头”“鸡鸣狗盗”等。另外不同颜色也拥有不同的文化信息,“红”在中国文化里表示“喜庆、幸福、美好、革命”,故有红灯笼、红对联、红运等。而西方文化中“red”却有“血腥、暴力、危险”的意思。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被英国人翻译时避开了“红”字,翻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qikandaodu/2021/011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