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0王齐洲:“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破土与茁长
- 02/10蒙古族“烧饭礼俗”的文化学解读
- 02/10张录成:中国画的创作者,并不是把中国文化学
- 02/10构建中医文化学 为中医发展提供优良土壤
- 11/12《旅游学刊》2019年第3期目录
柿子滩岩画的舞蹈特征与文化学解析
柿子滩遗址被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利用碳十四法测定柿子滩出土的文化产物为年,证明了其时间年限为中石器时代[1]。柿子滩岩画位于其偏南位置,是三幅简单符号组成的岩画,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文化、巫术、美术等方面来研究。原始舞蹈艺术表达方式未曾被探究。本文试图借助考古研究成果,结合原始舞蹈艺术特征来解析柿子滩岩画的舞蹈内容,通过柿子滩岩画图像的复现,用舞蹈语言表达其文化基因。还原中石器时代原始人粗犷、古朴的生活形态,体悟原始先民勃发的原始精神。
一、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柿子滩岩画位于遗址的南方向,三面环山,正对清水河。如图1这样的地理位置,利于抵御自然灾害,远离人群聚居地。夏日直面小瀑布,冬季防风又御寒,选址绝妙无比。其核心离不开 “山水”二字。山,在 《山海经·海内外九经》记有山是连接天与地的天梯,下达神旨,上诉民情,这座著名的山叫做登堡山 [2]。从风水学来讲,岩画的选址也是相当不错的。众所周知风水学的选址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怀抱,需要与四象相匹配即左青龙、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而柿子滩前有照指清水河,既有迅疾的小瀑布也有缓缓的小溪流淌。地处黄河与清水河相交之处,地形地势相比沟壑纵横的山区平坦,海拔高度相对较低。也符合人居环境要求的 “得水为上,左右怀抱有利堆金积玉。”总体上看柿子滩选址的周边之处是一块藏风纳水的风水宝地。
河流在人类文明起源上有着重大意义,世界上的四大古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因为河流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用水,一般河谷之处地形平坦利于人们修筑房屋、道路,这也为岩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地理环境支持。
图1 柿子滩岩画位置示意图
二、柿子滩岩画的舞蹈特征
(一)岩画的队形特点。整体来看,三幅岩画的队形整齐,对称协调,重点突出,具有表意功能。有横向队形与纵向队形,图三和图四为横向队形,绘画的角度都为一点。先看图3为演员的侧面,画面最突出的是三人之间的交流,因此为横向队形。而其余的人数为十人,用红色圆点来表示,从人数来看,奇为阳偶为阴,阴阳协调反应中国古代 “和”的思想。图4似做了向右转头的动作,呈“一”字型排列,特点是服装一致,身材一致,高低一致,动作一致,动律一致,各个方面都为“一”服务,唯一不同的是,从右边起偶数的人物都在左侧扎一股辫子,代表女性,而其余的人头部没有装饰。说明这支祈春舞由男女共舞,也是一的象征。接下来看图2的纵向队形,前面有说,柿子滩岩画的队形具有表意功能,一位女性特征突出,身材丰满的人物形象立于天地之间,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所以选择纵向队形。
图2
图3
(二)岩画的舞蹈动律。岩画的舞蹈动律特征主要从上肢动律与下肢动律来解析。上肢分为头部动作与手部动作,头部的动律主要有左右运动,如图4统一目视右手方向,图三在馈赠礼物时转头四目相对。手部动作可以归纳为上下动律,我们看到图1和图4均有曲臂动作,说明有上下的摆动。下肢主要是腿部动作,图3的腿部动作较为丰富,由于主人公的双腿不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可以看出,腿部会有依据故事情节变化的前后运动。而图2和图4则是双腿与肩同宽的固定姿势,代表了人的一身正气,中正的气质。
图4
(三)岩画的舞蹈内容。柿子滩处于黄河中游一代,《海外西经》有记载适河仪式,这种祭祀仪式在民间被称为 “河伯娶妇”,意思将少女作为人祭的对象,目的在于祈求风调雨顺,黄河不会泛滥。如图2,柿子滩人经过精心挑选的少女,装饰完毕后,进行祭祀河神的舞蹈活动。少女头戴羊角状头饰,手拿羊角状的道具。在许多文献中曾被认为是鹿角,这里为什么是羊角而不是鹿角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考古发掘,出土了牛、羚羊、鹿等碎片等文物,以及发现了大量的羊牙 [3]。因此,羊在柿子滩人的生活中的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从两方面来看:在古代羊为柿子滩人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源,如羊肉、羊皮、装饰物等;至今,柿子滩附近的居民有身着羊皮衣物的习惯。图3表示在少女进行仪式前,整个部落的人们前来送行,左边由母亲背着自己的孩子,右边为赠送礼物的邻居 (图2下肢用两个椭圆形来表示双腿的粗壮,而图3左边背上的孩子用同样的两个椭圆来表示,因此图2与图3左边背上的孩童为一人)。所有人均穿着羊皮带着羊角状的头饰去舞蹈。图4较为少见,由闫金铸1990年发现于柿子滩的西南方向,这幅岩画由6人同舞,做相同的舞姿 (左臂曲臂向上,右手叉腰,双腿与肩同宽站立,服装统一,都画有两行竖线),其位置在清水河对面的悬崖上,按照整个环境的渲染,雁阵图应该指向大雁北归的方向,表示期待春天的到来。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qikandaodu/2021/021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