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5/15赵丽颖再次被嘲文化低,而她在金星面前表现的
- 05/15贵州:今年一季度 514家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恢复至
- 05/15潍坊艺术剧院“戏曲文化进校园”公益演出活动
- 05/15福州签约引进侨商建多元化文化艺术馆项目
- 05/15空竹运动进校园 非遗文化代代传|2021年金华市第
开放与回归文化视角下新世纪外来建筑作品场所
“对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斯蒂文·霍尔1
1 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当代多元文化体系中最基础的文化,是多元化特征的前提与核心。其他文化作为地域文化意识的物化形式及传播载体而存在。吴良镛先生曾经说过,“建筑本是地区的建筑,是建筑的基本属性,是建筑赖以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2不同文化模式下的建筑风格和尺度必会表现出某种特异性。外来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中注意探索地域文化的表达方法,其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方式,莫过于建筑场所精神的表达。外来建筑师通常将传统的空间原型通过拓扑变化,加入时间、人文景观等因素,重新演绎成现代空间,营造一种场所感即空间体验,隐喻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表达时代差异。(表1)
表1 新世纪典型外来建筑场所精神的隐喻策略01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总部(2006,KPF,美国)08成都新津·知艺术馆(2011,隈研吾,日本)02北京凯晨广场(2006,SOM,美国)09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2011,OMA,荷兰)03上海Z58创意之光(2006,隈研吾,日本)10北京银河SOHO(2012,扎哈·哈迪德,英国)04北京当代MOMA(2008,斯蒂文·霍尔,美国)11新天津图书馆(2012,山本理显,日本)05重庆大剧院(2009,GMP,德国)12新天津大剧院(2012,GMP,德国)06深圳湾体育中心(2010,佐藤计划,日本)13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3,隈研吾,日本)07深圳万科中心(2010,斯蒂文·霍尔,美国)14上海震旦博物馆(2013,安藤忠雄,日本)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传统空间提取原型· · · · · ·现代材料· · ··· ···· ·时间维度空间层面····· ·· ·····形态层面· ·· ··· · ·功能层面· ·环境景观自然环境·· ·· · · ·传统材料· · ·城市归属············ ·
2 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
建筑是空间划分与整合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承载城市历史的变迁,空间的延伸与复合赋予建筑强大的生命力。运用现代手法巧妙营造空间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方法,如将传统空间原型进行拓扑变化、加入现代材料等,赋予传统空间新的生命力,体现建筑的时代特征。
2.1 传统原型的提取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建筑形式,外来建筑师结合自身的创作理念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演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北京银河SOHO的院落思想虽来自四合院,但平面布局更加自由灵活,运用连续不断的曲线将5个建筑单体一气呵成,每个核心采光庭院都成为视线的焦点,统领整个空间,院落边界也非直线而以曲线代之,创造了一个远离喧嚣又渗透外界相对内在的领域。既改善了局部微气候,又缓解了街区尺度与巨型建筑的冲突,柔化室内外的边界,让人想起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仿佛在和人们进行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图1)。霍尔设计的北京当代MOMA颠覆了以往高层社区的程式化孤岛式布局,通过空中连廊将楼与楼之间联系起来,空中连廊和中央的屋顶花园被设计成居民的交往活动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四合院式邻里空间(图2)。深圳万科中心悬空的外部空间形式(图3)亦是和中国南方传统的干阑式建筑有关。传统的干阑式建筑由于地势低洼潮湿而将建筑架空,而万科中心对架空空间加以设计,既改善了微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趣味体验,还成为城市民俗活动的场所。
1| 北京银河SOHO院落来源:作者自摄
2| 当代MOMA空中院落来源:作者自摄
3| 深圳万科中心外部空间来源:作者自摄
2.2 现代材料的结合
传统建筑空间形式与现代材料相结合是外来建筑师运用的另一种演绎方法。天津大剧院的屋顶、屋身和基座的垂直设计(图4)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三段式立面。传统的飞檐大屋顶被演绎成具有现代感的漂浮的金属板,顶板间的梁也类似于古建筑中的檩条。北京银河SOHO虽然借鉴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形式,但整体外观体量呈现出的时代感丝毫看不出一点传统的痕迹。通过附着在中心承重的混凝土结构上的白色铝板“飘带”以及玻璃等现代材料的成功运用,塑造出一个极具流动性的形体,灵活的造型符合建筑的商业特征。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震旦博物馆,由一办公楼改造而成。建筑原本厚重的大理石外立面积淀着历史的沧桑。建筑师通过灰色玻璃帷幕塑造出极为简洁的外立面与之对比,使建筑更加时尚轻盈,安静地坐落在黄浦江边,与周边的建筑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图5)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qikandaodu/2021/0523/723.html
上一篇:长裕川茶庄石牌坊门建筑装饰的文化学解读
下一篇:商朝城邑规划布局的文化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