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102020年凯里学院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EMS快递查询
- 09/04中元节到底是什么?从儒释道三教合流看中元节
- 09/04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费,费用收费标准规定
- 09/04“甜咸党”先别打了!教你科学吃粽子
- 09/042020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旅游与社
中元节到底是什么?从儒释道三教合流看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集儒、释、道三流为一体,与除夕、清明、重阳同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其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演变,渐趋世俗化,形成为我们今天的民俗活动——中元节。
一、从盂兰盆节说起
“盂兰盆”由梵文Ullambana的音译而来,为“救倒悬”之意,原系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尽磨难,食物入口,贪念使之化为烈火,如处倒悬,请求释佛救度。释迦要他在结夏安居结束之日,即七月十五日,准备百味五果,供养十方僧众,并作盂兰盆以祭其母。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后来佛教徒遂根据这一神话兴起孟兰盆会,以超度亲人灵魂。
又据《佛祖统纪》记载:中国南朝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并于公元504年宣布佛教为国教,设“孟兰盆斋”,使得盂兰盆会在佛教界大为盛行。节日内容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举办水陆道场,放灯,放焰口等宗教活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盂兰盆经》中所讲述的例如“度父母,报父母之恩”的目连救母的传说,与印度佛教强调出家修行,断绝父母养育之恩相背离,是一种典型的汉民族的报恩方式,带有鲜明的中土孝道思想的影子。此外典籍中存在多处如“三公”、“盂兰盆”等具有中国特色且难以在印度佛典中找寻或据以翻译的词汇。因此学界大体认为《盂兰盆经》是一部中土僧人根据中国原有的文化传统创造的一部疑伪经。
虽为伪经,其价值不可低估,讲究“出世”的佛教与讲究宗法伦理的儒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由于《盂兰盆经》对中国传统宗法文化的吸收融合,才能够得到本土民众与统治者的认可和信奉,使得盂兰盆节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教节日在中国逐渐兴盛起来。
二、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源自于道教的“三元”、“三官”之说。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给人赐福,地官给人赦罪,水官给人解厄。到北魏时,正式形成“三元说”:三元是三官的生日,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日,是为上元节;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是为中元节;水官生于十月十五日,是为下元节。而七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中国祭奠先祖亡灵的日子,两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元祭祖的道教节日。而佛教的“夏安居”期满之日恰巧与道家的地官生日中元节七月十五日相合,使得道教中元节的祭奠先祖亡灵成为佛教与道教的共同信仰。正如《荆楚岁时记》所云:“
在中国儒家“三纲”“五常”深入人心,儒学位于正统的情况下,三教彼此交流融合,结合儒家“
三、三教仪俗融合与世俗化
从南北朝到隋唐,出现了儒家尝秋、佛教盂兰、道教中元在七月并行的奇特景象。尝秋就是在农作物新熟之后先行荐享先王品尝,因此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秋七月祭祀先祖的礼仪。在民间,也早有《东皇太一》、《湘夫人》等祭祀鬼神的乐歌,足见秋祀鬼神的悠久渊源。到了佛教盂兰盆节和道教中元节出现之后,七月祭祖的习俗与这两个节日渐渐融合。
到了唐代,盂兰盆节随着佛教的发展,以供佛、供僧为主。公元692~844年,武则天、唐代宗等唐代皇帝对盂兰盆供极为重视,采用佛教仪轨进行中元祭祖,均耗费巨资设盂兰盆会以供佛供僧,使得盂兰盆节大为流行。此时,道教也得到扶持。公元666年,唐高宗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742年,唐玄宗尊奉庄子为南华真人。命人在中元之日与近臣贵戚宣讲道经,还规定三元之日不得屠宰,不饮酒,在民间得到具体落实。由此以来,“ 盂兰盆节”一词逐渐被中元节代替。
至宋代,统治阶级对佛教并非十分提倡,使得孟兰盆节由供佛、供僧改为了以盆施鬼,以求祖先亡灵得度。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唐宋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一方面吸纳了佛道思想以构建儒学自身思辨化、哲理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儒释道在深层次上得以交融,另一方面,儒学主导地位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佛道教的发展。思想层面的深层次的三教合流带动了三教仪俗的合流,而中元这一更具传统意味的节日取得对盂兰盆节的绝对优势。终宋一朝,以皇帝之尊亲自参加盂兰盆会成为了历史,再未得见。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0/090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