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0/14他将国家地理与国学紧密联系起来,几十年的研
- 10/12转载:景军丨麻风村:一个历史制度论的阐释
- 09/29曾经风月:民国十大爱情背影,总有一个故事会
- 09/29《中国画学刊》创刊
- 09/24《西部学刊》是什么级别期刊版面费贵吗好发吗
转载:景军丨麻风村:一个历史制度论的阐释
原文刊载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第5期;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紫金人类学”。
南大紫金人类学
【作者简介】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医学人类学。
【 摘要】 20 世纪50 年代末,一大批麻风村在“大跃进”影响之下作为一种特殊建制的村落出现在各地,成为全面收容隔离麻风病人的中坚。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人在家治疗要比在麻风村集体隔离治疗更为合理,那么为何前者反被后者取代,本文基于历史制度论学说对这个问题展开解释。
【 关键词】麻风村;历史制度论;“大跃进”;收容隔离
【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12(5):39-48.
引言
2017 年12 月底,笔者应邀前往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西村参加麻风康复者圣诞聚会。通过崖西村口之后,来客在山坡小路的尽头可以看到一座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天主教教堂、一个被废弃的工字型院落和10 多座居民小院。教堂右侧是一个简易诊所,背后小山坡上是那个工字型院落,原先是一个正规的麻风病院,共有20 多个病房,如今落满灰尘的病床、破碎的玻璃门窗、生锈的水管,无不说明这个麻风病院作为崖西村核心机构的历史使命早已终结。陆续康复的病人或已离村,或更愿意住在村内独门独户的小院子里面。在那些绿树成荫的院落里,留下的麻风病康复者有40 多人。
过去的崖西村是一个孤岛,近年来高速路大力兴建,新桥梁和新公路使得崖西村成为一个交通极为便利的村庄,每年都有几百名麻风康复者在此聚会一次。按那天午饭就餐人数统计,至少有500 多名麻风康复者赶到崖西村聚会。来客首先在一块空地观看狮子舞,之后50 多张供来客就餐的大圆桌成了新的聚会点。午饭前,笔者遇到了摄影爱好者黄焱红。他是北京人,2009 年开始关注麻风村民,带着相机走访过上百个麻风村,2014 年创建广东泗安麻风博物馆,2017 出版有关麻风病村和麻风康复者的影集2 部( 《101 个麻风康复者》和《101 个时刻:后麻风村影像》) 。匆匆话别之际,黄焱红把那二部影集赠送给笔者。在黄焱红的摄影作品中,两大主题反复出现。一是麻风康复者顽强生存的意志;二是青年志愿者超越世俗的爱心。这两个主题在他的镜头中常常融为一体,前者的意志激励后者的爱心,后者的意志又因前者的爱心而升华。过去的法律不允许麻风村民结婚,常年在一起的恋人只好将成立正式家庭的愿望藏在心里,一直到白发苍苍才举办婚礼。在黄焱红镜头中前来庆贺老人成婚的村外之人正是那些年轻的志愿者。【1】
那天午饭期间,笔者找到了张馥兰女士,与她和她的同伴们以及一位年迈的麻风康复者一起就餐。笔者在之前几个月已认识的张馥兰女士曾经在新闻系读本科,大学毕业之后创办有影迹纪录工作室,自2014 年先后招募10 多个青年志愿者走访了20 个广东麻风村,一共访谈80 多名麻风村村民,积累收集的口述资料达400 万字。【2】张馥兰等人收集的口述材料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示了麻风村建制的演变过程,其中一部分有关恋人、说书人、业余书法家、假肢制作匠人、祭拜仪式的司仪、麻风村村长等人的口述材料,正在被编写有关麻风村的人物传记。这批口述材料还显示,留在麻风村的老年人与农村留守老人十分相似,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3】笔者前往崖西村的初衷本原是为了考察麻风高龄老人遭遇的养老问题。而此行却唤起了笔者希望探究麻风村建制的浓厚兴趣,本人还积极充当了有影迹纪录工作室的学术顾问和工作经费筹集人。在仔细阅读有影迹纪录工作室收集整理的麻风村高龄老人口述史资料之后,笔者深深感到,对这批口述史资料的解读,需要知晓麻风村建制的由来,尤其需要了解合作化和“大跃进”运动对麻风村建制的作用和影响。
一、研究问题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0/101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