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④|向新而生“非遗让生活更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摄影 肖雨杨
在皮影戏里感受非遗美好 肖雨杨摄影
6月8日,走入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望平街的冰人影戏,但见悬挂于墙的一幅幅皮影,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是一个小而美的空间,可以看皮影戏、体验皮影制作,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也不少,如个人专属的皮影肖像画、具有个人IP的皮影动画片……
其实,在四川冰人影戏只是一个非遗向新而生的缩影。近几年,四川非遗传承紧贴时代,跨界联动,创新内容,孕育出“非遗+”的N种新面貌。在绵阳北川、在泸州叙永,通过非遗塑品牌,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在成都,80后美术学硕士坚守传统,深耕皮影戏;网红博主拜师非遗大师,借助短视频,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望非遗华彩。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届时,四川将举办230余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灿烂图景会徐徐呈现。
体验羌族草编
守望传统 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6月7日,300余名安岳的小学生,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的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培训中心。“这个好好玩!”“你快看,这是草编成的!”孩子们仔细打量着展品,满脸惊奇。短短一个上午,与古老的羌族草编文化邂逅的孩子们,在草编传承师的带领下,体验了如何用棕榈叶编制出蚱蜢。“套圈打结,一个蚱蜢就出来了!”一名学生对黄强说。
黄强是北川羌族草编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介绍,羌族草编是流传于北川羌族聚居地的各种草编技艺的总称,主要材料是棕榈叶,以编织各种生肖动物和小昆虫为主。2004年,黄强开始学习羌族草编,除了将草编技艺融入生活实用品,也尝试与绘画艺术融合,他创作的草编《二龙戏珠》,引起业界关注。2018年,黄强还以草编技艺为基础,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达到10大系列150多个品种,并都登记,进行版权保护。
“看非遗、品非遗、玩非遗,将引爆一场前所未有的非遗狂欢。”在黄强看来,“非遗+旅游”前途无量。因此,2020年4月,黄强创立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培训中心并对外营业,“现在已经有超过2万游客前来打卡。”游客来了,非遗活了,乡村振兴也有新的支撑。黄强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利用各个乡镇的文化站建立羌族草编传承及生产基地20余处,8家草编合作社也应运而生。而经过草编技术培训的村民,也拓宽了增收之路。永昌镇福田村村民吴敏是合作社成员,也是培训中心的非遗传承师,她说:“没想到,在农闲时编制的作品,通过合作社销售,一个月里就收入了1000多元。现在我在研学中心教游客学草编,每个月工资达三四千元了!”
叙永扎染
用非遗促进村民增收撬动乡村振兴的,还有泸州市叙永县。叙永扎染是文旅厅的扶贫项目,其以非遗为突破口,带动乌蒙山区的村民增收。2017年,四川雕塑艺术院范文教授和高龄的母亲、父亲一起走进叙永县的西溪村举办了第一期扎染培训班,教村民学习扎染,并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如今,这里走出了一条“非遗+扶贫+产业”的特色新路子,成功带动6个乡镇12个村400多户农户通过参与扎染项目增收,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在今年举行的“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作为四川参加该活动的唯一扶贫品牌,全新塑造IP的“叙永扎染”,2天售出扎染产品15件,价值5000元。同时来自新疆、湖南、山东等8地的参展商还预订了100余件扎染产品。
叙永县西溪村举办的第一期扎染培训班上,村民展示作品。
跨界联动 非遗有了更多新内容
在四川非遗传承人的字典里,坚守和包容都是关键词。去年,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和国际大牌爱马仕的合作更是让非遗看到了跨界联动的无限可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作为表达情怀和文化态度的形式,80后王浩斐就是其中一位。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他,如今是成都皮影戏传承人,也是冰人影戏创始人。多年来,他结合文创化和教育化思路,利用传统皮影艺术,开发了一系列冰人影戏文创产品和教育课程产品。如今,冰人影戏设有皮影微展厅、皮影小剧场和皮影工作坊。
孩子们体验皮影戏 肖雨杨摄影
文章来源:《文化学刊》 网址: http://www.whxkzzs.cn/zonghexinwen/2021/0610/738.html